问:白居寺有哪些壁画?白居寺的壁画介绍?
答:白居寺的壁画介绍:
白居寺壁画造型千姿百态,人物丰富多彩,置身其间扑朔迷离,仿佛进行了佛国世界神奇的迷宫。题材总体分为显宗、密宗和历史人物三大类。显宗内容又可细分为经变故事、佛传故事和佛本生故事三类,画面主要集中在大殿一层经堂、回廊、吉祥多门塔四层各殿和一层净土殿、兜率宫殿等殿。密宗内容又可细分为行部、事部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四种题材,主要根据《成就法海》、《吉祥胜》、《金刚顶经》、《文殊室利根本仪轨经》、《不空羂索仪轨》、《莲花网鬘》、《金刚藏庄严经》等密宗四部经典、仪轨绘制,画面多集中在大殿一层东西法王殿、金刚界殿、三层无量宫殿和吉祥多门塔一至五层佛殿中,是白居寺壁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均系坛城画面和诸佛菩萨画像。其中,在三层无量宫殿里的主要坛城壁画有:身语意时轮大坛城、吉祥密集阿閦佛大坛城、卓式吉祥净摩敌大坛城、阿閦佛部吉祥密集文殊金刚大坛城、热氏阎魔敌大坛城、如来部吉祥红色阎魔敌十三尊大坛城、身部忿怒阎魔敌六面文殊大坛城、吉祥空行海大坛城、路夷波式吉祥胜乐大坛城、五空行大坛城、比瓦巴式呼金刚大坛城、幻化胜乐诸佛加行大坛城、大日如来部四位续所述大坛城、金刚界坛城。在吉祥多门塔底层至塔幢各殿绘有诸佛菩萨画像27529身:一层绘有2423身、二层绘有1542身、三层绘有3400身、四层绘有1278身、五层绘有18886身、横斗绘有321身、十三法轮绘有677身、塔幢绘有127身,真不愧为“见闻解脱十万佛塔”的美誉。历史人物题材主要包括印度、西藏各个传承及其教派高僧大德、译师、法王等佛教杰出人物。画面主要集中在大殿二层道果殿和吉祥多门塔四层各佛殿。其中道果殿壁画主要根据《佛本生经》、《弥勒上生经》、《大悲莲花经》、《华严经》等典籍绘制,主要内容为88位大成就者和八思巴忽必烈会见场面。
构图
白居寺壁画的构图综合除兼顾寺殿结构和塑像协调外,根据题材表现的需要。采取中心构图、叙事体构图和两者融合图三种构图形式;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为了强调情节的整体和连续性,采取叙事体连续性构图,并打破传统僵硬的棋格构图模式,采取装饰纹样自然构图,寓装饰和构图两种功能于一体,自然协调。融合中心构图法和叙事体构图法于一体来构图是白居寺壁画构图的一大创新。吉祥多门塔一层兜率宫殿经变壁画采取的就是这一构图形式。作品将弥勒佛巨大工业画像构置于壁中,左右按叙事体构图形式构置弥勒本生和因缘故事,突破了传统的胁侍配置,使形式和内容的表现得到完美的统一。
壁画人物
白居寺壁画人物优美协调,比例准确,反映出西藏艺术人体比例和人体审美特点。除为数不多的胁侍菩萨仍保留着早期造像量度经典指导下纤细苗条的身躯外,大多数人物造型尤其是高僧、罗汉和明王、护法神身躯明显藏化:粗壮、结实,富有力量和张力。人物造型神兼备,注重于诸佛、菩萨、明王、力士内在气韵的揭示,佛陀强调空灵和静穆,菩萨强调慈悦和亲切,明王强调粗犷和沉毅,将藏传佛教寓意诸佛的五蕴皆空,菩萨用智慧上求菩提、用悲悯下救众生和明王、力士以勇猛、威武、怖畏所化示的沉毅、慈悲展现无余,体现出一种蓬勃内在的生机。线条和色彩的运用及其相互间有机会的组合是白居寺壁画造型的主要语言。外形轮廓通常用铁线描勾勒,准确简洁,富有力感;背光、衣纹通常运用游丝线描勾勒,精致柔美。同时运用色彩晕染来体现明暗向背和远近高下及人物骨骼的转折、肌肉的张弛,增强造型的体积感和画面的空间感,色彩明快炽烈,强调冷暖色调之间的和谐和对比,晕染层次丰富细腻,具有浓烈的装饰风格。据白居寺壁画题记,寺塔壁画主要系后藏拉孜县、康马县、拉萨尼木县艺术家创作而成。以拉孜画家为首的拉堆画风稚拙简朴、自由夸张,以康马县乃宁画家为首的乃宁画风和拉萨尼木画风有机地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自成一体的绘画风格,成为14至15世纪藏传佛教艺术日趋成熟的代表作,标专着藏传佛教艺术在15世纪逐渐走向鼎盛。
推荐阅读:西藏白居寺景点简介